托福初戰心得
托福初戰心得
(希望也是最後一戰)
(07/25更:願望實現了🤩)
考試日期:Jul 19, 2025 (週六,中午12:00)
官網的分數公佈時間:Jul 25, 2025
總分:102
- 閱讀:29
- 聽力:28
- 口說:22
- 寫作:23
考場資訊
以下格式有參考PTT上常見的考場心得文
- 考場名稱:台北的 美國教育基金會
- 考場大小:看起來容納至多10人
- 報到情況:大家都就定位後一起開始。
不過可以自己選擇什麼時候按下continue(系統正式開始),我自己是戴完耳塞和耳機才按的。 - 沒有中場休息。
- 設備:
- 螢幕:
感覺解析度偏低,但不影響閱讀。 - 耳機:
耳罩式耳機,個人戴起來並不服貼。
我已經戴耳塞再戴耳機了,其它人講口說時還是聽得到此起彼落的講話聲,
只是不會聽得出來大家在講什麼。
所以隔音可以說幾乎沒有。 - 鍵盤&滑鼠:
辦公室常見的鍵鼠,放在桌面上。 - 桌子大小:
足夠大。
在寫寫作之前可以把鍵盤放在靠螢幕近一點的位置,就可以平鋪 A4 紙。 - 紙和筆:
給3張黃色的 A4 紙 + 一支應該不是外面買得到的鉛筆(?)
削得比我平常練習用的筆還要尖,個人認為滿好寫的。
為什麼是黃色啦XDDDDD(不過聽說黃色的紙有助於思考?!)
第二個工作人員說要換紙的話必須是寫滿3張後舉手再換三張新的,
鉛筆也是一支換一支。
總之桌上就是一定只會且最多有3張紙和一支筆。 - 座位大小:
說小?好像也足夠大了。
但又小到我要離場的時候會碰到其他還在作答的考生的椅子QQ
(工作人員表示早就請該同學坐進去一點了,但他不聽,沒辦法) - 隔板:
半透明隔板。
如果旁邊同學動作大一點,或是手碰到隔板時會被稍稍影響到。 - 廁所:
我沒有上廁所,所以不知道廁所狀況。
- 螢幕:
流程
流水帳XD
表定考試時間是12:00。
官方建議至少30分鐘前到考場,我11:10分就到考場。
到的時候已經有兩個人更早到,並坐在外面的椅子上。
當時考場未開放入場,場外的桌子上寫著通常11:20會開放入場。
大概差不多11:25的時候,到的只有4個人。第一個工作人員先出來給我們一張注意事項之類的東西,並提醒我們確認一下護照有沒有到期。之後就帶領我們進入休息區。
休息區整體佈置得很舒適溫馨,有兩張大圓桌,旁邊有佛像幫考生上buff的概念。
先到的人就先閱讀注意事項並簽名押日期。
接著根據到的順序,一個一個帶到更裡面的空間拍照 + 錄音。
(後來拿到score report後才知道拍的那張照片會成為report上的照片,哭喔我臉超臭😑)
錄音的部分,第二個工作人員會給一張紙。除了自己的名字和今天日期之外,其它的都照著唸。
似乎後來有一點拖到,所以改成兩個兩個進去錄音。
出場後聽其他考生說確實有延遲。
只是因為我早早就把手機關機了,也沒帶手錶來,所以我其實不知道進去時的確切時間XD
大家都錄音完之後排隊等金屬掃描。會要求把身上的口袋翻出來,啊我外套的口袋翻不出來還小緊張了一下XD
第一個工作人員會拿著一根長長的掃描器從頭到腳掃一次,正面背面都會掃。
如果有戴眼鏡會先請我們把眼鏡拿下來。
掃完後就可以先入坐,第二個工作人員會先幫忙登入,並告訴我們不要動桌上的東西。
等到所有人都入坐後,第二個工作人員會提醒如果衣服上有帽子不能戴。
我還以為是連穿都不能穿,把拉鏈拉下來想要請工作人員收走我的外套的當下,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犯蠢,所以問他「是連穿都不能穿,還是只是不能戴帽子?」他說是後者XD(超笨)
接著就可以開始按下螢幕上的「繼續」開始考試了。
由於我先戴耳塞,所以我好像比其它人都慢點螢幕上的「繼續」。
我之所以發現我好像開始得比較慢是因為,
我還在看螢幕上的注意事項的時候,就聽到大家不知道在講什麼。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有人問工作人員問題,後來開始測麥克風才知道應該是他們早就在測麥克風了@@
測完麥之後的流程基本上就一路從閱讀、聽力、口說,到寫作,中間不會有休息時間。
在完成寫作之後,螢幕會告訴我們接下來會先公佈 "unofficial" 的閱讀和聽力成績 (我其實不太懂為什麼)
再按下一步就會跳出閱讀和聽力的成績,並問是要 "Report" or "Cancel" 成績。
按下Report後還會再讓我們確認一次我們選的是Report,再按一次就確認送出成績了。
接著我就舉手舉到工作人員把我帶出去。
我好像是第一個出來的樣子。我滿訝異的,因為根據前面測麥的情況,我應該是晚開始的。猜測是我聽力有提早結束。
心得
關於考試當下心情
我發現自己閱讀寫得比平常慢,聽力也很容易因為看到透明隔板旁邊的動靜而分心。
所以閱讀和聽力寫得比之前練習時沒把握。
原本很緊張,到了口說就突然覺得「既然都炸了,就freestyle吧,反正緊張也救不了了XD」
所以口說時雖然和平常一樣講得亂七八糟,但意外的沒有像練習時那樣直接卡住,該展現的資訊還是有講完。
到了寫作時,彷彿「輸出模式」真的暖機完成,我打字打得比平常快很多,自信也慢慢地回來了。
最後看到超出預期的閱讀和聽力成績喜出望外。希望這個"unofficial"成績最後會變成"official"囉XD
(07/25更:真的變成official的了,好感動)
要搭電梯離開時有另一個考生進來,主動問我考得如何。
我們在樓下相談甚歡。交到一個朋友很開心XD
關於考試難度
個人認為內容涵蓋的範圍、難度和 TPO 60回以後非常相似。
所以不知道為什麼網路上查到的大部分資料都是說真實考試會比 TPO 還要難。
如果有做到60回以後應該是非常夠用,
所以我會認為專心地練習TPO並認真檢討,從事後來看是很高效的。
我有陣子花費很多心思去想
「會不會有哪邊有別人口耳相傳的『真題』?」
後來找到一些網站提供部分號稱「真題」、「機經」的題目。
但我光看閱讀就覺得文章好像沒有TPO難,選項的品質也沒有TPO高。
所以直接放棄練習「真題」這條路。
現在想起來也覺得那個「真題」搞不好是他們亂掰的XD
另外,相對於真實考試,TPO 1~5難度過於簡單。
我一開始做TPO 1~5的時候想說
「欸我都還沒開始認真唸,閱讀就可以寫到29,我應該超穩吧」
結果TPO 5之後直接跳 TPO 50、51的時候
TPO 50閱讀拿了18分
TPO 51 聽力拿了 20分
再配合AI批改的寫作和口說常駐15分…
合計總分也才大概68上下…
後來才查到網路上其實早就有人講過以前的題目過於簡單,已經和現在難度落差太大。
關於考試準備
由於自知弱底,
平常除了唸論文可能有練到閱讀、
出國參加研討會可能練到都在亂講一通的口說和聽力、
寫論文時可能會練到被指導教授唸到爆的寫作,
在下定決心要出國唸書之前,英文完全就是一個「不想面對,我就爛」的態度,
所以對我來說準備托福就像從0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英文學習之路。
雖然口說和寫作客觀上來說不算特別好
但從15分進步到實戰得到的分數也讓我的破百夢得以實現
所以還是會簡單講一下
材料
- 一個可以模擬做TPO的網站:
滿容易就找到免費的網路資源。除了練題目之外,也熟悉考試介面。
有到TPO 60 ~ 75的最棒。 - ChatGPT:
免費版的就很好用了,但我試用過付費版後覺得回答品質真的好很多。
具體好在哪我不太會形容,不過如果是跟我一樣沒錢補習或是不喜歡/沒時間上課,一個月花600元,用兩個月的付費版讓ChatGPT當自己情緖價值給滿的全天候家教我覺得超值。 - 辦公室鍵鼠:
因為我太熟悉我筆電的鍵盤了,剛換鍵盤打字速度被降爆之外typo超級多。
熟悉後,在考場的鍵盤雖然長得不完全一樣,但整體而言很適應,所以打字變很快,typo也少很多。
我自己買一套下來 鍵盤199元+滑鼠109元 XD
應該是除了ChatGPT之外我覺得最正確的投資之一。 - 校內免費課程:
我們學校剛好這學期有開寫作和口說工作坊,其中寫作課對我幫助滿大。 - flashcard app:
這我是用來記寫作常用到的collocation、thesaurus和常錯的文法之類的,非常有用。
在練習或上陣之前,可以用它快速複習。
個人認為練習前有沒有掃過那個順暢度真的差很多。
我用的是Anki,IOS版不知道為什麼要780元。
如果是Android系統或是電腦版都不用錢。 - 背單字app:
主要是我前期單字量真的太少,也很沒語感,所以就用免費的歐陸字典裝英英字典進去背。後來閱讀沒有障礙後就沒再背了。
英英字典檔案網路上也很多,有專門為學習語言的人設計的解釋超簡單的英英字典! - Grammarly:
我一開始用免費版其實就完全夠用。後來我們學校可以申請學校版就換成學校版。
這主要是用來在練習題目以外的時間即時修正自己的文法用的。 - 白紙和鉛筆:
模擬真實考試當下記筆記的樣子。
我很久沒用鉛筆了,所以一開始寫得很亂。也是好險之前的我有想到練習時也要用鉛筆,所以在現場早已完全熟悉,筆記速度比以往快又精準很多。 - 一個只訂閱英文YouTuber的YouTube帳號
總之我覺得這個花費 CP值飛天😆
流程
分成做題目和背單字
背單字
我的單字量非常低,語感非常爛。
所以我開英英字典出來背網路上整理出來的托福單字。
除了英英字典,我還有裝字根和詞源,也都是用英文解釋字根意思。
背的時候先看英文解釋,再看字根和詞源。
一開始會背得非常慢,因為每一個字都得看 一段英文解釋 + 一段字根解釋。
然而一旦開始對字根代表的意思有概念之後,之後很容易光看單字就猜出它的意思,
所以背的速度在某天開始突然變超快。
最後就會變成就算不背單字,閱讀也不太會被關鍵字卡到。
沒看過的字可以大概猜出這個字的涵義,進而推論該句想表達的意思。
因為這個分支任務前期很踏實地做,我後面就沒花時間在上面了。
會想到要這樣背單字的原因是,
我總覺得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應該有類似以中文為母語的人「看偏旁」就猜出字義的能力。
一些新的詞應該也是這樣演化的(嗎???)
在自知自己的記憶力爛到爆的情況下,
要背完網路上各種神人整理出的高頻單字或是單字書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希望至少在看到不會的字的時候能大概猜一下意思。
做題目
這是主要任務。
我非常認真地檢討。
我一開始做完一回TPO會花兩到三天慢慢把所有不會的東西都搞懂。
這個檢討時間長到有些朋友不相信,覺得我一個閱聽拿28 29的人怎麼可能需要花這麼多時間檢討。
我的29分就是這樣堆出來的QAQQQQ
不過之後檢討速度會愈來愈快、愈來愈省時間。
閱讀
這個方法是從網路上看來的,我覺得非常有幫助:
不要急著去對答案,而是去把文章中 所有 看不懂的句子抓出來分析誰是主詞、動詞……等等
(我忘記原文了,他應該不止寫什麼主詞動詞之類的。)
這邊的看不懂,不是說意思大概知道就叫做看懂,而是
只要有任何一點點的地方不確定為什麼他句子這樣寫 就抓出來分析。
因為我文法什麼的超爛,所以就丟給ChatGPT幫我分析。
我還會問他說
「我覺得他這樣寫很不像我們平常會寫的寫法,為什麼他可以這樣寫?」
這種問題XD 看起來很笨 但反正ChatGPT不會罵我
為什麼閱讀明明沒在考文法,卻還要這樣檢討?
因為我發現我很常一句話看n遍還是看不懂,
有時更糟:以為自己看懂了,但其實那句話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一部分是單字量的問題,另一部分是托福的文章句子真的很長,中間可能再夾一大堆補充句。
這樣分析久了之後,幾乎可以把這種以前覺得很恐怖的句子當作一般句看了。
所以閱讀速度和理解的精確度會大幅上升,連之前最不拿手的summary題型錯誤率也會變低很多。
我托福相關的問題都是用英文和ChatGPT對話,
旁邊開著Grammarly即時更正自己的文法。
寫錯不要緊,ChatGPT很溫柔,還會自動腦補我想問的到底是什麼XDDD
整篇文章都做完這樣的分析後再回去看題目,
連答對的題目都要分析為什麼其它選項是錯的。
這部分做得好的話就算沒有解析,之前答錯的題目這一次應該也可以選出正確的選項了。
這個過程我也順便練到寫作常用句型的文法。
聽力
一開始的lecture題型真的讓我很頭痛,尤其是碰到沒感覺的領域的時候。
我甚至覺得就算他用中文講我都不一定可以連續聽這麼久XD
但其實題目都設計成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可以聽懂。
所以我後來覺得重點在於聽的過程中到底是哪一句明明理論上要聽懂卻沒聽懂。
我就發現我沒聽懂通常是不熟悉某些單字在語速較快時的發音。
所以就瘋狂重播,聽到吐。
每一句都確定聽懂後再回去看題目,理論上都要全對了。
流程類似檢討閱讀。
我覺得聽力一旦對考試類型熟了之後,就比閱讀友善。
至少個人感覺聽力的文本不太會有各種妖魔鬼怪、長到爆甚至不會唸的專有名詞XD
我平常都吃飯配YouTube。因為語感差,所以準備期間我規定自己只可以看英文的YouTube頻道,讓自己盡可能泡在英文環境裡。
個人覺得超級有用,這樣做一週後已經明顯感受到原本覺得語速快的題目或是影片都變得很清楚。
我都找我感興趣的主題來聽。例如我想買電子書閱讀器,就去找用英文說這個主題的影片。還有介紹Anki的影片也都是找英文的。
其它主題有
- Obsidian插件
- 3C產品
- 酷酷的軟體
- 迷因
- ……
總之一看就知道是個肥宅,且主題和考試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XDDDDDDDDDDDDD
我曾經想過要不要去找自己最不拿手的歷史、生物之類的來聽,
但平常已經很累了,算了
寫作
我覺得這部分真的要感謝自己生在一個有AI可以幫忙即時改寫作的時代。
最直接的幫助是
- 它讓我發現只要讓文法錯誤率和typo降低,分數就會顯著提高。
替換字詞什麼的都是其次。 - 它讓我快速整理一些我本來就會,但是當下就是想不到的好用字。
- 它可以自動把資料變成Anki吃的格式,讓我馬上可以丟進去開始複習。
至於怎麼知道AI評分準不準?
我自己是先去找網路上誰說過哪一個模考網站的評分不錯準,然後拿那邊給的分數和ChatGPT給的分數來比對。
後來發現只要把官方釋出的評分標準丟給ChatGPT,他給的分數就可以參考了。
另外關於Anki,這種學習方法我之前一直忽略它。
總覺得不就是一種花俏的死背法嗎?啊我記憶力就爛啊,哪會因為用一個app,背不起來的東西突然就可以背起來了?
但後來偶然看到YouTube上有人介紹它所採用的記憶遺忘率的兩種算法,感覺挺有趣的,來試試看好了。
這時才發現,哇靠,真的可以(至少短暫地)讓我記得好幾個零碎的片段!
而寫作因為可以退回去想某些句子中間的字要怎麼代換、文法怎麼改才是對的,不像口說那樣一次就要講對整句,所以應該很適合來補強我的寫作。
運氣真的非常好,剛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工具了。
這是其中一個專門在介紹Anki的Youtuber: https://www.youtube.com/c/TheAnKing
口說
由於我實在無法順利背模板,甚至就連自己常用的詞,每次練習還是卡到爆,
而且卡到我覺得連我出國用英文交談都沒這麼卡的程度。
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我覺得應該是我沒辦法把考試那個狀況想像成在和一般人談話的緣故。
所以後期都不是在練習考試會出的題型,而是一直回想出國參加研討會時自己是怎麼適應英文環境的,考試前十幾分鐘也是在腦補跟國外學者的對話(??????)
雖然文法用詞應該都是錯的,但至少讓我沒這麼緊張XDDDDDDDD
考試當下不知道為什麼寫字速度比平常更快,索性把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能記多少記多少。
然後開始講的時候就讓自己去整理寫在紙上的東西。
由於有東西可以看,好像就也沒這麼緊張,突然就有辦法把東西都接起來了。
所以或許這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
聽說好像滿多人會抓緊時間在紙上寫模板,
但我真的連要抄在紙上的那一份都會忘……
要記的東西夠多了,所以還是不為難自己了XD
準備時間
約35天
起初超認真讀了一個月,結果月底發現
「欸靠我忘記我要考博士班入學考了」
博班的口試和托福完美的撞在一起
所以申請延期後就突然改唸實變(?!!!)
然後考完博班後緊接著開始拼碩士論文
論文口試完後又緊接著出國參加研討會
回來後已經7/6號了……只能說自己真的很不會規畫時間 差點搞死自己
由於考博班+拼論文+研討會回來後實在太累了
也不是7/6回來開始繼續唸,中間一直改論文逃避現實
就差不多考前一週才開始正視自己就是要考試的問題 混了很久
不過幸好當時認認真真唸那一個月的時候,有把資料都留好
自己準備、整理的資料,就算中間斷了將近快3個月,要複習時也是很快就可以熟悉!